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自拍晒照 > 正文
    购物车
    0

    彩云之南 福地弥勒

    信息发布者:张国英
    2017-05-02 08:28:19    来源:弥勒人民政府网   转载

     展开彩云之南绚丽多彩的画卷,眼前会闪现一个灵光的地名——弥勒。54万各族人民居住的这片4004平方千米的红土地,像一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距离省会昆明116千米的滇南。走进和认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弥勒,笑口常开的禅意,胸怀豁达的禅境,卓尔不群的人文,山清水秀的风华,无不让久违的心灵浸染福地乐土的神奇与美丽。

        弥勒,人神栖居的福地。弥勒县名与佛同名,这在中国两千多个县中绝无仅有,即便在全世界也独一无二。从大唐天宝七年始,祖国版图中的弥勒,就在一千多年的悠悠岁月中,以佛名弥勒、寺名弥勒、部落名弥勒、千户名弥勒、州名弥勒、县名弥勒沿袭至今,形成了世所罕见的人神合一文化现象。弥勒城北锦屏山上的弥勒寺,弥勒寺上的弥勒大佛,以“大肚能容天下事,慈心永护世间人”的情怀,护持今生、笑迎未来。弥勒,理所当然成为弥勒佛成佛之地,是弥勒人、弥勒佛和谐栖居的福地。

        弥勒,人杰地灵的母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弥勒这片峰峦叠嶂、阡陌无垠的红土地。自古钟灵毓秀,养育并鹤立起一群名垂青史的英雄豪杰。明末兵部尚书杨绳武,以“士人当以天下为己任”,任“监察御史”期间赢得了“铁面之风”的称誉,后升任蓟辽总督抗击清兵病故于军旅,有挽联称:“造物忌多才,忍使将星沉蓟海;先生若不死,岂容胡马进辽关。”清末巨商王炽,赶着马帮走出了一个个钱庄,走出了中国罕见的“钱王”,他以义制利,成为“执全国商界牛耳”的巨贾。古滇名士、海内第一长联作者孙髯翁,晚年钟情弥勒、寓居弥勒而归土弥勒,在2001年赢得了寥若晨星的“联圣”荣耀。二十世纪初,弥勒这片红土地走出了中国数学走向世界第一人——熊庆来,一道运算天地的方程式——“熊氏定理”,为科学强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叱咤沙场的抗日名将张冲,从弥勒东山的一个小山村走向全国,他一生情系家乡福祉,在云南大地上树立了战神、盐神、水神三座不朽的丰碑。

        弥勒,文化璀璨的色彩。在弥勒赢得的诸多美名中,“中国民间(彝族阿细跳月)文化之乡”是一张响当当的名片。这片土地独特灿烂的民族文化,是弥勒挥洒在彩云之南的一抹亮丽色彩。在这片多姿多彩而又多情的红土地上,彝族支系阿细人创造的民艺奇葩“阿细跳月”,以热情奔放的旋律欢腾于大江南北,陶醉了世界著名的维也纳音乐殿堂,问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42年,《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光未然,满怀“怒吼”的激情,深入弥勒这片歌乐之土壤,搜集整理并出版的千年古歌“阿细的先基”,在2011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被誉为“东方狂欢节”的“阿细祭火”,在癫狂而神秘的祭祀中,燃尽人世的阴霾,薪传文明的火种;彝族支系阿哲人创造的“爱佐爱莎”,伴随着神奇的金子洞坡、老虎山崖画,悠悠倾诉着迁徙而来的爱情的浪漫和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和追寻……这是一篇欢乐的土地,世俗化的欢乐精神及其意蕴直抵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家园,放飞弥勒孜孜憧憬的美丽心灵。

        弥勒,一路向海的腾飞。弥勒自古就是滇南北上昆明、昆明南下两广的重要交通枢纽,地处“滇中城市经济圈”和“滇南城市经济圈”交汇部,位于昆明为中心的滇中经济区及“一小时经济圈”内。县境交通四通八达,昆河公路纵贯腹地93公里,滇越铁路跨越县境西部78公里,东南有国道经文山至广西、广东,西有省道经玉溪至滇西。随着石蒙高速公路即将建成通车和云桂高速铁路的开工建设,弥勒将成为云南连接广东、广西“出海”,经河口国家一级口岸“出境”的最便捷的大通道。目前,弥勒正加快融入构建云桂铁路、师蒙铁路、昆蒙城际铁路、昆河铁路、石蒙高速公路等“四纵三横”交通体系,一个路过弥勒、通边达省、衔接顺畅的交通体系建设正在舒展腾飞的翅膀。

        弥勒,诗意栖居的家园。在繁华俗艳的当下,一份本真、一份自然,更能打动人心。近几年来,弥勒围绕“福地弥勒、休闲乐土”这一城市品牌,强力推进“城市建设精品化”进程,城市建设实现了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角色转变。县城西区3000亩湖泉、1700亩湖面的缔造,使原本没有个性的城市建设有了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品味。湖泉生态园至东风农场葡萄园9千米长观光大道的开通,使“两园”相连成梦幻般的世外桃源;城区6.5千米长过境公路改造成新老城相连的弥勒大道,通畅的不仅是车辆,还有开阔的民心,跨越的梦想。城市是景区、小区是花园、花园是家园的理念,使一天天长大的弥勒县城变得更加靓丽迷人。一幢幢时尚的高楼,一个个花园般的小区,一排排青葱的行道树,一群群眷恋的候鸟……使弥勒县城透出“欲把湖泉比西子”的清雅与妩媚。弥勒先后荣膺“省级山水园林城市”、“省级甲级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城市”等殊荣。福地半岛、湖泉湾、福地天街等一批建设项目,提升了弥勒城市建设的品味。面朝湖泉、春暖花开的诗情画意,使这座超然脱俗的城市呈现出万千风采万千姿态的灵秀与瑰丽。

        弥勒,异彩纷呈的旅游。弥勒就像邻家女,长在深闺人未识;弥勒又像阿逸多,愿求人间皆极乐。弥勒县,弥勒佛,是千古奇缘、佛光普照、令人神往的一片宝地。在创建“云南省重要旅游城市”、“云南省休闲度假旅游示范城市”进程中,弥勒县按照“中国一流、世界水平”的目标定位,努力推进“旅游服务产业化”进程,着力于佛文化、民族文化、红酒文化、康体休闲度假旅游的开发和建设,一批高端旅游项目先后在这片福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云南国立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红河春天运动休闲度假村,正在打造亚洲最具特色的世界级喀斯特山地徒步运动中心;云南红河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湖泉金秋,正围绕“高端人群居住、商务和一般人员休闲、康体、娱乐、养生的定位”,高起点建设运动休闲度假区;引入国际帝豪花园酒店进行管理的财富新天地文化旅游综合项目,将成为弥勒发展新标杆;投资2000余万已开工修建的锦屏山(弥勒寺)风景区观光塔,成为锦屏山二期开发工程的点睛之笔;云南红葡萄酒业集团下属的云南红酒庄,已经建成集休闲、娱乐、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全国农业示范观光园区;“弥勒西部民族文化走廊”,聚集了本土最具代表性的阿细跳月、阿细祭火、爱佐与爱莎等民族文化,“十二五”期间将开发建设以农家乐为主的民族风情生态旅游,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品牌。2012年,弥勒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6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2.6亿元。弥勒山水园林中的湖泉酒店成为全省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三家酒店之一。弥勒旅游发展强劲的势头,为世人打开了一扇认识弥勒、热爱弥勒、栖居弥勒的窗口,让弥勒成为世人瞩目的神仙居住的地方。弥勒先后荣获“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国际旅游名县”、“中国最佳旅游胜地”、“云南省旅游强县”等称号,宜居、宜游、宜商的休闲福地、快乐家园和度假乐土新形象,十分耀眼地靓丽了彩云之南。

        弥勒,充满生机的工业园区。弥勒县是亚洲排名第三、世界第五的著名企业红云红河集团的主产区。近年来,弥勒把“工业强县、品牌立县、旅游活县”三大战略中的“工业强县”放在首位加大实施力度。弥勒工业园区作为省政府首批确定的32个省级工业园区之一,随着“两强一堡”战略的实施,借助弥勒县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地缘优势,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布局不断调整和优化,发展的空间逐步扩大,工业发展已经成为弥勒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弥勒工业园区按“一园五区”、山水相依的格局分布在弥勒县城及周边的三个乡镇,总面积为41平方千米,产业定位是以发展烟草配套产业、生物资源创新开发产业、煤及煤化工产业、高附加值载能产业为主,重点发展壮大卷烟及烟草配套产业、生物资源创新开发产业、煤及煤化工产业、机械制造业等支柱产业,加强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

        随着工业强县战略的深入推进,一批独具弥勒特色并具有竞争力的非烟产业集群迅速崛起。至2012年底,园区共有入驻企业33户,实现园区工业总产值36.41亿元,同比增长24.4%,主营业务收入31.94万元,同比增长25.4%,实现税金总额1.52亿元,同比增长28.8%,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弥勒,诚待天下的招商引资。无商不活,无工不富,早已成为弥勒县决策层和广大群众多年来秉承弥勒佛的胸怀和气度,诚待天下有志之士,在佛地弥勒共谋双赢的理念,使一大批工业、农业、旅游、文化项目先后入驻弥勒县城和弥勒工业园区,“十一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562.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8.8%;引进项目106个,项目协议总投资314亿元,到位资金78.44亿元。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按照“思路项目化、项目数字化、措施具体化”的要求,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一个项目落地、一位县级领导牵头、一个领导小组服务、一套推进措施保障,对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服务,形成大项目带动大建设,大投资促进大发展的格局,实现引进资金年均增长10%。2012年,弥勒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00.9亿元,同比增长19.6%;共引进招商项目25个,协议总投资达157.72亿元。

        弥勒,因佛而得名;弥勒人,因佛地的养育而厚道和真诚。在这片焕发生机与活力的热土上,在这片充满传奇与辉煌的山水间,在这片人神栖居的佛地乐土,有光明的未来,有无穷的希望,每天都有奇迹发生。政通人和、百业鼎兴、继往开来的福地弥勒,前程锦绣。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